【来源】 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.的干燥根。 【别名】 黄常山、鸡骨常山、鸡骨风、风骨木、白常山、大金刀。 【采收加工】 秋季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晒干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 苦、辛,寒;有毒。归肺、肝、心经。 【功能与主治】 涌吐痰涎,截疟。用于痰饮停聚,胸膈痞塞,疟疾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 5~9g。 【注意事项】 有催吐副作用,用量不宜过大;孕妇慎用。 【生境分布】 生于林荫湿润山地,或栽培于林下。分布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陕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。 【化学成分】 主要含有生物碱、香豆素、甾体、多酚等化学成分。 【现代药理】 常山有良好的抗疟疾活性,还具有抗肿瘤、消炎、促进伤口愈合等生物活性。 【质量评价】 以质坚实而重、形如鸡骨,表面及断面淡黄色、光滑者为佳,根粗长顺直、质松、色深黄、无苦味者不可入药。 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.
【药材性状】 本品呈圆柱形,常弯曲扭转,或有分枝,长9~15cm,直径0.5~2cm。表面棕黄色,具细纵纹,外皮易剥落,剥落处露出淡黄色木部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折断时有粉尘飞扬;横切面黄白色,射线类白色,呈放射状。气微,味苦。


【饮片性状】 常山 除去杂质,分开大小,浸泡,润透,切薄片,晒干。 本品呈不规则的薄片。外表皮淡黄色,无外皮。切面黄白色,有放射状纹理。质硬。气微,味苦。